首页 / 新闻中心 / 行业资讯
2024年煤炭主产区供给成绩单出炉
日期:2025-02-17  

内蒙古原煤产量居全国首位

1月17日,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消息称,2024年内蒙古原煤产量达12.97亿吨,同比增长5.4%,产量跃居全国首位。

2024年,内蒙古全力保障国家煤炭供应,鄂尔多斯市、锡林郭勒盟、呼伦贝尔市三大原煤主产区合计产量占内蒙古原煤产量的88.3%,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4.1%。

在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,内蒙古坚持完善政策体系,先后出台《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管理条例》《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促进条例》等地方性法规,稳步推进煤炭先进产能释放。"我们通过加快生产煤矿产能核增、新建项目核准、在建项目建设,保持全区煤炭产能稳定。"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煤炭生产管理处处长林家斌说。

在智能化煤矿建设方面,内蒙古千万吨以上在产煤矿已全部完成智能化建设,智能化煤矿产能占在产煤矿产能的88%,煤矿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。

山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83%

2025年山西省两会上传出消息,山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%,智能化煤矿数量达到268座。

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,2024年,山西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实现有效提升,7座建设中的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,10座煤矿完成竣工验收,5座生产煤矿完成产能核增。当年全省规上原煤产量预计达12.7亿吨。

2025年,山西将加大能源保供力度,新建130座智能化煤矿,确保全年煤炭产量达到13亿吨,并持续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。山西还将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,加快风电光伏项目建设,推进氢能、氨能、甲醇全产业链发展,高效开发利用地热能。

陕西原煤生产平稳增长

2024年,陕西原煤生产平稳增长。12月共有259处矿井正常组织生产,当月生产煤炭6172.27万吨,销售煤炭6070.25万吨。2024年,陕西原煤产量78003.7万吨,同比增长2.0%,占全国规摸以上工业原煤产量的16.38%。煤炭销量68716.14万吨,同比增长0.65%。煤炭库存213.43万吨。12月末陕西煤炭综合售价608元/吨,环比上月下降85元/吨,降幅12.27%;同比下降142元/吨,降幅18.93%。在14个煤炭代表规格品中,煤炭价格环比上月全面下降,平均下降63.5元/吨,降幅9.22%;与去年同期相比有12个品种下降、2个品种上涨,平均下降123.86元/吨,降幅15.10%。

新疆原煤产量增速连续四年领跑

从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会获悉,新疆2024年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,原煤产量5.41亿吨,增长17.5%,增速连续四年居全国主要产煤省区首位;加快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,油气产量当量6664万吨,建成全国首个年产百万吨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,投运地下储气库3座,储气能力全国第一;全年铁路货物发送量2.37亿吨,增长10.6%,增速位居全国第一;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"TIR国际铁路运输集结中心"挂牌,喀什集结中心TIR运输运营票数居全国第一。

贵州原煤产量为"十四五"以来最高

2025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,2024年贵州加快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延链强链、耦合发展。召开全省"富矿精开"推进大会,推动精确探矿、精准配矿、精细开矿、精深用矿。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,探获一批煤、磷、铝等战略性矿产资源量。推动磷化工、煤化工、氟化工等深度耦合,化工、有色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30%。推进现代能源产业做大做强。深入推进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,调度原煤产量1.68亿吨、增长9.8%,产量为"十四五"以来最高。建成投产盘江新光电厂超超临界2号机组、黔中电厂超超临界1号机组。新增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装机477万千瓦。电力装机容量突破9200万千瓦,发电量超过2600亿千瓦时、增长8.2%,全省能源保障有力有效。贵州能源集团收入突破1000亿元。

宁夏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

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近日开幕,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张雨浦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。报告显示,2024年宁夏加快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,全国最大的25万吨煤基乙烯聚合物项目投产、300万吨CCUS碳利用示范项目一期建成、135万吨聚烯烃升级改造项目开工。宁东基地成为西部首个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化工园区,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三,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。在加大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方面,宁夏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、居全国第八,保有储量超过320亿吨、居全国第十。新建火力发电近600万千瓦、新增新能源发电超530万千瓦,电力总装机达到7500万千瓦,绿电占比提高到55%。大唐源网荷储一体化等11个绿电园区加快推进,宁夏首个万吨级绿氢一体化、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等高新技术项目开工建设,域内投资700亿元的"宁电入湘"工程宁夏段全线贯通。这些标志性工程项目,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。(中国能源报)